工作简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简报 > 正文

工作简报第7期

时间:2019-05-18 14:53来源: 作者:阅读:
一、炎黄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举行
二、刘玉堂讲授炎黄学公开课第二讲
三、沈长云讲授炎黄学公开课第三讲

 

 

炎黄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举行

    9月15日上午,炎黄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人文楼311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炎黄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震中,《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炎黄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梁枢,黄帝故里景区党工委书记、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组委会办公室主任董建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尹全海以及古代文学学科的全体教师参加了研讨。研讨会由社科处处长金荣权主持。

    研讨会在研究院建设与学术研究方面,主要针对炎黄学研究院面临的如何总体协调研究院的工作、建设自己的研究队伍,形成梯队性人才的队伍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在“炎黄学概论”公开课课程实施上,围绕如何把“炎黄学概论”纳入培养方案中的公选课目录,以公选课的形式把“炎黄学概论”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正规化并在全校逐步推广等问题展开讨论。

    经过听取专家建议和热烈讨论,古代文学学科全体教师表示对炎黄学研究院的学院建设充满期待,并努力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投身于炎黄文化方面的学术研究,积极跟进,形成炎黄学研究自己的人才队伍与“炎黄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教师队伍。


 

刘玉堂讲授炎黄学公开课第

    9月21日下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玉堂在社科楼120教室主讲炎黄学公开课第二讲:炎帝神农的活动地域和历史功绩。

    刘玉堂详细梳理了炎帝与神农氏的关系,认为在先秦典籍之中,神农和炎帝并非一人;而汉魏以降,学者们才将其视为一人。

    刘玉堂依据古代文献、考古发现讲解了炎帝神农的活动地域认为炎帝神农部落联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部落联盟,早期神农氏部落的活动地域应在以厉山为中心的汉水中游,早期炎帝部落的活动地域可能在以华阳为轴心的汉水上游;二者合一后,汉水中上游乃至更广阔的地区都成为炎帝神农部落联盟的活动地域,但综考诸种传说,随州厉山是其中心。

    刘玉堂从八个方面讲解了炎帝神农的历史功绩:一、始作耒耜,发明农具;二、开创农耕,种植五谷;三、遍尝百草,和药济人;四、日中为市,教民贸易;五、作陶冶斤,发明器具;六、削桐练丝,首制琴瑟;七、治麻为布,始兴纺织;八、筑台建室,改善民居。



 

沈长云讲授炎黄学公开课第三讲

    9月28日,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长云在社科楼120教室主讲炎黄学公开课第三讲: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黄帝。

    沈长云认为至少从战国秦汉时期开始,上至最高统治阶层,下至普通百姓,都以黄帝为自己尊崇最早的祖先,这与华夏民族的在那个时期的产生无疑是有直接关联。此即是黃帝作为我们民族共同祖先的由来。

    沈长云对黄帝名号进行溯源认为黄帝是周人的祖先。通过考察黄帝族活动的区域与黄帝后裔的迁徙,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认为从周王朝自称为夏,然后分封出去的国家称作诸夏,之后由诸夏变诸华,然后又华夏联称,这也成为华夏民族的来源。从而黄帝也就由周人的祖先变成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

    沈长云认为,从长时段历史发展的线索考虑,周人在建立周王朝、主导华夏民族的建立、政治制度建设、思想与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所取得的成就,应归于黄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由于周朝可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开端,故也可视为黄帝和黄帝族对后世中华文明的丰功伟绩。从角度看,的确可以称黄帝为我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