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炎黄学公开课第十三讲:黄帝与中华文化共同体溯源(主讲人:梁枢先生)

时间:2018-12-15 22:37来源:未知 作者:许中荣阅读:

  12月14日下午,《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先生在艺术楼报告厅主讲炎黄学公开课第十三讲,讲课题目是:黄帝与中华文化共同体溯源。

  本次公开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梁先生主要讲授了早期文明的“分”与“合”。梁先生认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是先分后合的,分是起点,合是结果。“合”是中国文明最终的结果,复合型民族国家是中国文明的发展路径。

  第二部分,梁先生讲授了传说时代的共同体之路。共同体之路主要有以下七个步骤:一、收抚炎帝;二、南下打败蚩尤,绥怀东夷旧部;三、盟誓,这是传说时代的第一次巨变,由两个阶段构成,一是华夏族炎黄融合,氏族林立的局面变为形成了若干大部落。二是华夏东夷逐渐融合,作为这一融合的结果是,高阳氏(帝颛顼)、有虞氏(帝舜)、商人出现;四、宗教改革,这是传说时代的第二次巨变,初步确立了天神与祖先崇拜的信仰体制,以及开始形成“专业知识精英:“祝”、“宗”;五、契创五伦;六、水患与治水;七、发明青铜器与文字。

  第三部分,梁先生主要讲解了中国路径视野下的共同体基本特征。

  梁先生认为,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含有初步分化和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都邑国家形态。第一阶段,其社会组织结构表现为家庭—家族—氏族。第二阶段父权家族确立,个体家庭包含在家族之中,家族包含宗族之中,出现了宗族共同体。于是家族-宗族结构代替了原来的家族-氏族结构。第三阶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和传说时代的颛顼、尧、舜、禹时期,出现了与父权家族-宗族结构相结合的带有强制性的公开权力和一定规制的礼制。如果把不同历史时期这些选择连接起来就会发现,我们的先人在传说时代广大的历史文化原野上,留下了一条前后相继,始终一贯的轨迹,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形成了一条与西方迥然相异的文明路径。如果用一个概念来指称这一条文化轨迹和文明路径,那么最贴切的概念就是共同体。共同体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大传统,预设了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标示着中国文化最本质的独特性。

  梁先生的授课生动有趣,既有专业的学术思索,又能切合当下实际,深受聆听公开课的老师与同学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