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上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洪宇先生在贤林讲坛主讲炎黄学公开课第十二讲,讲课题目是:炎黄祭祀与国家认同。
本次公开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周先生主要讲解了炎黄祭祀国家认同的实质。周先生认为,炎黄祭祀的国家认同体现的是国家意识,是以国家为主体对炎黄进行祭祀的活动,是一个国家对自己治理中华民族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正义性的认同。国家祭祀炎黄,实际上是对一个国家在中华“道统”中的地位的肯定。
第二部分,周先生主要讲解了炎黄祭祀国家认同的民众基础。周先生认为,炎黄祭祀的民间认同与国家认同是有区别的。从主体上看,前者是由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个人所组成的,我们称之为“民众”,其心理学内涵即为“民众”对炎黄精神的体认,它具有很强的群体性特征。这种群体性认同的基本点是视炎黄二帝为保护神,即是济危解困的神灵。从这个角度看,民众性认同其实是一种宗教性的认同。同时,在古代的国家祭统中,对炎黄的这种民众认同,因其“有功烈于民”,所以也被包括在国家祭统之中。从这个角度看,炎黄祭祀具有民本性,这与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英雄祭祀是有相通的,因此炎黄祭祀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统文化资源。
第三部分,周先生主要讲解了炎黄祭祀的国家与民族认同。周先生认为,炎黄祭祀不仅有一个国家认同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民族认同的问题。历史上对炎黄的祭祀不仅得到了国家的认同,而且也得到了民族的认同,二者可以说是“一体两面”。
第四部分,周先生主要讲解了炎黄认同在维护中华统绪中的重要作用。周先生认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里,凡建立了政权的民族,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如果要实现对于全国的治统,都要以对炎黄的认同为前提。他们或者以炎黄子孙自称,为其入主中原寻求统治权的合理性、合法性根据;或者虽然不自称炎黄子孙,但他们敬重炎黄二帝,承认炎黄二帝在中华统绪中的至尊地位。在这里,我们看到炎黄祭祀是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
最后,周先生对本次公开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认为,强调炎黄祭祀是今天我们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我们要对之善加运用,使之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更大的作用。
周先生的公开课立意高远、又紧扣现实。周先生的授课既有大量的文献材料为依托,同时又能超越文献本身挖掘其深层的文化底蕴,是一场极为精彩的公开课,深受聆听公开课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