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简报 > 正文

工作简报第11期

时间:2019-05-18 14:53来源: 作者:阅读:

一、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来校讲授“重读《黄帝内经》新感”

二、炎黄学公开课座谈总结暨“炎黄学概论”项目推进研讨会召开

 

 

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来校讲授

“重读《黄帝内经》新感”

    2019年1月15日,河南省委原书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我校炎黄学研究院院长徐光春在艺术楼报告厅作题为《重读< 黄帝内经>新感》的学术报告,校领导和职能部门以及各学院部分教职工聆听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宋争辉主持。

  徐光春主要从“《黄帝内经》是一部人生百科全书”、“《黄帝内经》是一部探讨人生价值的思想大典”、“《黄帝内经》是一部探寻自然和人生规律的哲学大典”、“《黄帝内经》是一部探究防病、治病、养生、延年的医学大典”四个方面对《黄帝内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徐光春强调,《黄帝内经》不是单纯的一部医书,其内容涵盖了思想、文化、哲学、天文、地理、生活、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包括黄帝、岐伯等在内的无数先贤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一部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哲学史、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之作,是一部揭示自然规律和人类生存发展规律的科学著作,也是一部阐述人生真谛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在历史上和现实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百科全书和权威的医学经典,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崇高形象、伟大功德、创造才能有着直接的关系。

  徐光春通过对《黄帝内经》开篇记载的黄帝与岐伯的三则对话的解读,认为其集中探讨了人生的价值问题、生命的内在意义问题,以及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追寻生命内在意义的问题。《黄帝内经》足可以被称作一部探讨人生价值的思想大典。作为中国古代早起朴素辩证法和唯物论思想主要标志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黄帝内经》中得到了充分阐述和有效运用。从这个角度来说,《黄帝内经》不愧为一部探寻自然和人生规律的哲学大典。《黄帝内经》也是中华传统医学史上最全面、最系统、最经典、最有价值的一部医学大典,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医药学说,是中国古代探究人的生老病死和防病、治病、养生、延年的医学大典。

  徐光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结合河南与《黄帝内经》的深厚渊源,强调研究《黄帝内经》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应保护好、开发好有关《黄帝内经》的遗址遗存;第二,应发掘好、研究好、弘扬好《黄帝内经》的思想文化及其历史与现实的重大意义;第三,应大力发展有关《黄帝内经》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


 

炎黄学公开课座谈总结暨

“炎黄学概论”项目推进研讨会召开

    1月15日下午,我校在逸夫楼321会议室召开了炎黄学公开课座谈总结暨“炎黄学概论”项目推进研讨会。徐光春王震中梁枢张新斌李玉洁、沈长云朱乃诚高强等著名学者,我校校长李俊,副校长余本海,我校社会科学处、学报编辑部、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部门负责同志师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余本海主持。

  李俊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学者对我校炎黄学研究院的关怀与支持表示感谢,高度评价了炎黄学研究院成立一年来在课程开设、学术研究、社会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指出炎黄学研究真正迈开了将传统文化由“学问”之学向“学科”之学转化的坚定步伐,受到中宣部领导的高度重视,突出业绩都是全院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结果。目前,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炎黄学概论”项目进展顺利,已步入关键期,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希望各位专家继续把脉问诊,出谋划策,为我校炎黄学研究院的发展提供良方。

  与会专家经过热烈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一是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课程建设推动炎黄学稳步发展,近期争取把“炎黄学”学科群增设为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树立品牌意识,力求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二是炎黄学公开课要紧紧立足于扎实的学术研究,在重大问题节点上务必形成共识,有效厘清炎黄学研究的核心线索和基本概念,牢固夯实“炎黄学”的学科基础。三是要进一步增强跨学科研究意识,做好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尽量使炎黄学公开课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充满趣味性和艺术性,争取把炎黄学公开课打造成深受广大学生青睐的精品课程。

  徐光春从炎黄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开设炎黄学公开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阳师范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炎黄学公开课,是有效落实党中央“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和“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的重要实践,一定要牢牢把握良好发展机遇,努力吹响国学学科化的“集结号”。二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讲清楚”为基本原则,以开设炎黄学公开课和炎黄学研究为契机,全面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脉络和实质内涵,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构建炎黄学学科体系,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的创造性举措,又是立足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自觉的务实性担当。三是要认真思考如何把炎黄学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形式,正确处理教材编写过程中权威性、统一性、创造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要注意规范教材的语言表述问题,努力做到通俗易懂,力争受到学术界高度认同。四是要尽快制定炎黄学研究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未来的工作方向,全面提升炎黄学公开课的社会影响力,尽快把其打造成为面向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人文学科的重要学术品牌,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与学科建设过程中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