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信阳师范学院炎黄学公开课第七讲:炎黄时代与中国文明起源和形成

时间:2019-11-05 09:28来源: 作者:许中荣阅读:

11月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乃诚研究员在综合楼605教室主讲“炎黄学公开课”第七讲“炎黄时代与中国文明起源和形成”。朱先生认为:神农氏与炎帝分属两个历史时期,神农氏时期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7000~公元前4000年之间,这时期是农业兴起与初步发展的阶段。炎帝时期(狭义的炎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时期,这时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阶段。黄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3500~公元前2000年时期,这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形成阶段。黄帝时代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即黄帝时期、颛顼帝喾时期、唐尧虞舜时期。黄帝时代的三个时期分别是中国文明形成的三个过程,即“古国文明”“古王国文明”“王国文明”,可分别以“红山文明”“良渚文明”“陶寺文明”为代表。“陶寺文明”所代表的应是尧舜时期的王国文明,是中国王国文明的开端。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先是小区域内没有“王权”的“古国文明”,而后是产生初具“王权”而缺乏有序管理机构、仍然是小区域特色的“古王国文明”,最终形成以中原为核心兼具四方文化特色的具有王权与王室文化特征、以及具有初步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即国家管理体系的“王国文明”。中原“王国文明”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文明”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