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来校讲授炎黄文化

时间:2018-06-09 10:14来源:未知 作者:许中荣阅读:

  6月8日,河南省委原书记、信阳师范学院炎黄学研究院院长徐光春在艺术楼一楼报告厅作了题为《谈谈炎黄文化》的学术报告,全体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以及文学院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宋争辉主持。

  报告主要分为“什么是炎黄文化”“为什么要研究炎黄文化”“炎帝的贡献与精神”“黄帝的贡献与精神”四个部分。徐光春首先高度评价了信阳师范学院率先成立炎黄学研究院的举措,认为这是教育史上开先的。徐光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文化思想,对当下研究炎黄文化提出了自己的鲜明观点。徐光春特别强调,我们要坚持“两个老祖宗不能忘”“一个新思想不能丢”,因为忘了老祖宗炎黄,我们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忘了马恩,我们就不知道往哪里去;如果丢掉了新思想,我们就不知道现在怎么干。我们要确立文化自信,首先要做到文化自知。因为自知、自尊,然后才能自信。因此,要真正做到文化自信,就要自知,就要研究炎黄。

  徐光春认为,三皇时点燃了中华文明之火,而五帝把文明之火集中起来形成了文明之光,是中华文明的曙光。五帝是文明的交汇点,文明的时代是从黄帝、炎帝开始的。炎黄是同时代开始的,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创始祖。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必须找到根,找到源头,而这个根、这个源头就是炎黄、就是炎黄文化。因此,找到炎黄、炎黄文化作为五千年文明之源,必须确立其在中华文明上的地位,确立炎黄文化是祖根文化、源头文化。

  徐光春首先强调,炎帝点燃了农业文明之火,黄帝点燃了“工业”之火。黄帝和炎帝并不是独立的一个人,炎黄当时都是一个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也叫炎帝、黄帝。从而澄清了人们对炎帝和黄帝的诸多认识。

  徐光春总结了炎帝对中华民族融合的八大贡献:1、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人;2、是中华医药文明的创造者;3、是中华陶器文化的创造者;4、是中华原始商业的开端者;5、是中华远古城市的创造者;6、是中华音乐艺术的创造者;7、是中华太极文化的初创者;8、是中华民族融合的推动者。并提炼出炎帝身上所具有的六种精神:创造精神、利民精神、仁爱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徐光春认为这六种精神集中反映了炎帝文化的精神内核、基本特征和表现形态。

  接着,徐光春认为相对于炎帝而言,黄帝对中华民族的融合比炎帝起点更高,领域更广(拓展到经济、文化领域),层次更深(深入到思想政治层次)。同时,黄帝开辟了农耕文明的新境界,点燃了工业文明的星火,迈开了政治文明的步伐,直接统筹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实现了中原(早期中国)的统一,开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大门。并概括了黄帝作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的十个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兴业精神、爱民精神、崇德精神、尚和精神、重文(化)精神、勤俭精神、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

  徐光春认为研究炎黄文化关键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尊重和爱护炎黄文化。二是,要弄懂炎黄文化,不要把炎黄当做神,而是要当做人。不要把炎黄文化神话化,而是要神圣化。三是,要有创造和创新意识,要把炎黄文化创造性转化为契合新时代的文化,要创新性发展,并且传承好、弘扬好。

  徐光春在报告会上强调,《炎黄学概论》要把炎黄、炎黄文化讲清楚,要把炎黄文化研究集中起来、统一起来和凝聚起来。徐光春书记最后对信阳师范学院炎黄学研究院的工作充满期许,他语重心长地说,相信师院能够把作为新兴学科的炎黄学搞好,创造新的成果,做出更大的新的贡献。

  宋争辉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徐书记亲临我校,专门为广大师生宣讲炎黄文化,这是老书记多年研究、思考、探索的思想结晶,是他在该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他以宏阔的学术视野、深厚的学术积淀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丰厚的精神大餐和学术盛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知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炎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龙头文化,关注、研究炎黄文化,就是要探寻中华文化的本源和根脉。徐书记的真知灼见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启发了思路,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认识炎黄文化,对于我校炎黄学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将产生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